2025年,人工智能技术被广泛认为进入快速发展阶段。许多企业加大投入,希望在AI领域抢占先机。三六零公司自2023年起明确将“AI+安全”作为核心战略方向,推出多个自研产品,试图在市场中建立领先地位。然而,尽管公司在技术研发上投入巨大,其实际经营成果并未同步改善。最新财报数据显示,公司营收持续下降,用户活跃度也出现明显回落。
从2019年到2024年,三六零的年度营业收入呈现逐年下滑趋势。进入2025年后,这一情况仍未得到扭转。今年上半年,公司实现营收38.2亿元,虽有部分业务调整,但整体增长乏力。与此同时,公司在AI领域的研发支出已累计超过200亿元。这些资金主要用于开发大模型、智能搜索工具和安全类AI产品。高投入未能带来相应的利润回报,引发市场对公司战略可行性的质疑。
其中,纳米AI搜索是三六零重点打造的应用之一。该产品主打智能问答和高效信息检索功能,曾一度吸引大量用户尝试使用。但在2025年初达到高峰后,其月活跃用户数量开始快速下降。最新数据显示,该产品的月活用户相比峰值时期已减少一半以上。用户流失的原因包括搜索结果不够精准、响应速度慢以及界面体验不佳等。这些问题削弱了产品的竞争力,也让公司在流量获取方面面临更大压力。
流量入口的缺失成为制约三六零AI业务发展的关键因素。与一些拥有成熟平台的互联网企业不同,三六零缺乏稳定的用户基础和高频使用场景。即便技术有所突破,若无法有效触达用户,产品就难以形成规模效应。当前,用户更多依赖主流搜索引擎和社交平台获取信息,而三六零的AI服务尚未嵌入这些高频使用路径中,导致推广困难。
此外,市场竞争日益激烈。百度、阿里、腾讯以及字节跳动等企业均在AI搜索和智能助手领域推出新产品。这些公司不仅技术实力强,还拥有庞大的用户生态和数据资源。相比之下,三六零在数据积累和算法优化方面处于劣势。用户更倾向于选择反应更快、结果更准的服务,这使得三六零的产品在实际使用中缺乏吸引力。
公司内部也在不断调整策略。为提升AI产品的实用性,三六零尝试将AI能力融入网络安全产品中,例如通过智能分析识别网络攻击行为。这类结合在特定场景下取得一定成效,但整体市场规模有限,难以支撑公司整体业绩增长。同时,企业级市场的拓展周期较长,短期内难以转化为可观收入。
在资本市场,投资者对三六零的AI布局持谨慎态度。尽管公司多次强调技术领先性和未来潜力,但缺乏持续盈利模式让股价长期承压。部分分析师指出,单纯依靠研发烧钱难以维持长期发展,企业必须找到可持续的商业模式。如果不能尽快实现从技术投入向商业产出的转化,公司可能面临更大的财务风险。
用户反馈也显示,许多人曾对三六零的AI产品抱有期待,但实际使用后感到失望。一位使用者表示:“刚开始觉得回答问题很快,用了一段时间发现经常答非所问,还不如直接用其他搜索工具。”类似评价在应用商店和社交平台上并不少见。用户体验不佳直接影响口碑传播和留存率,进一步限制了用户规模的扩大。
面对困境,三六零需要重新思考发展方向。一方面,可以加强与手机厂商、操作系统或浏览器的合作,将AI功能嵌入更多终端设备中,从而获得稳定流量入口。另一方面,应聚焦核心优势领域,如网络安全与AI结合的应用,打造差异化产品,避免在通用搜索等红海市场中硬碰硬。
同时,公司还需优化产品迭代节奏,提升响应速度和回答准确性。技术进步不仅要体现在参数和模型大小上,更要落实到用户看得见、感受得到的体验改进中。只有让用户真正觉得好用,才可能形成口碑效应和自发传播。
总的来看,三六零在AI领域的探索体现了其转型决心,但高投入低回报的局面不可持续。技术研发固然重要,但市场接受度和商业转化能力才是决定成败的关键。未来,公司若想走出困局,必须解决流量来源问题,强化产品实用性,并建立清晰的盈利路径。
人工智能的发展不会停止,机会依然存在。但对于三六零来说,光有技术还不够。如何让技术真正服务于用户,如何在竞争中找到自己的位置,将是接下来必须回答的问题。只有把产品做实,把体验做优,才有可能赢得市场认可,实现真正的突破。
© 版权声明
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,未经允许请勿转载。






三六零AI战略遇困:研发投入大但收入下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