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成都力争实现人工智能产业规模达1300亿:如何实现这一宏伟目标?

AI资讯2个月前发布 Wiziz
3.5K 0

今年成都市两会的热点话题之一是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目标——力争实现产业规模达到1300亿元。成都市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了深入实施“人工智能+”行动计划,并指出郫都区政务服务中心已引入DeepSeek大模型以提升服务效率。

成都市人大代表、电子科技大学教授胡绍刚认为,政务系统的数字化转型是当前变化最快的应用领域之一。郫都区最近推出的“AI公务员”不仅提高了市民咨询的响应速度,还能够辅助工作人员处理文件审核等工作。这种智能终端的应用展示了人工智能在公共服务领域的巨大潜力。

应对社会焦虑:普及AI知识,促进人机共存

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进步,公众对于AI是否会取代人类工作的担忧日益增加。胡绍刚指出,社会正处于一个从兴奋与焦虑并存的阶段向理性接纳转变的过程。为了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适应这一变革,成都市可以通过开展全民AI素养计划,如举办“认知革命”市民讲座、编写行业转型指导手册等形式,来加速社会认知的转型。

构建多元应用场景:从政务到各行业

除了在政务领域的应用外,胡绍刚建议,成都应进一步拓展人工智能的应用范围,特别是在装备制造、电子信息等行业中建立数据共享机制,解决数据孤岛的问题,进而推动这些传统行业的转型升级。此外,他还提到了数字生命等前沿科技领域的重要性,主张通过“数字域+物理域”的协同创新,为未来发展打下坚实基础。

发挥文创优势:打造全球创意中心

成都拥有丰富的教育资源和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,这为人工智能产业提供了强大的支撑。胡绍刚特别提到,成都的文创产业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,吸引了大量具有创造力的人才。因此,该市可以通过组织AI相关的艺术、游戏、科幻及影视创作竞赛等活动,吸引国际创意人才汇聚于此;并通过设立专项基金等方式,鼓励个人开发者和小型团队探索新的商业模式和技术应用,以此激发全社会的创新活力,培育出更多智能时代的新兴业态。

© 版权声明

相关文章

暂无评论

none
暂无评论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