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模型时代下隐私保护与监管治理的新挑战

AI资讯3周前发布 EchoEcho
6.2K 0

面对大模型技术的迅猛发展,隐私保护和监管治理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议题。2025年两会期间,这一话题引起了广泛讨论。全国政协委员、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特聘教授陆铭指出,尽管大模型的应用前景广阔,但随之而来的隐私风险也不容忽视。

AI手机引领智能生活新潮流

近年来,AI技术与智能手机的融合日益紧密,推动了智能生活的普及。据国际数据公司(IDC)预测,2024年全球AI手机出货量将达到1.7亿部,占据市场总量的15%左右。各大厂商竞相推出创新功能,如AI一键下单、AI辅助点餐等,极大地提升了用户体验。然而,这种便捷的背后隐藏着隐私泄露的风险。

隐私保护面临新挑战

陆铭委员强调,随着大模型技术的发展,隐私保护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。例如,“无障碍+读取屏幕”功能虽然方便了用户,但也可能引发隐私泄露问题。数据存储在云端还是本地?如何确保用户信息安全?此外,大模型使得公共领域的私人信息更容易被收集,增加了监管难度。因此,必须加强对个人信息的保护措施,防范潜在的恶意行为。

逐步推进监管治理

陆铭认为,面对大模型带来的新挑战,监管治理需要逐步提上日程。他建议,在大模型中引入关键词识别机制,通过人工智能手段鉴别并屏蔽不良搜索行为。同时,可以探索利用大模型自身来进行隐私保护监管,形成有效的自我监督体系。只有这样,才能在推动产业发展的过程中,确保用户隐私得到有效保障。

未来展望

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深入发展,隐私保护和监管治理将成为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的焦点。通过技术创新和制度完善,相信我们能够在享受大模型带来的便利的同时,构建更加安全可靠的数字环境。

© 版权声明

相关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