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何正确使用AI辅助学习:避免“AI幻觉”带来的误导

AI资讯1周前发布 Wiziz
9.6K 0

随着AI技术的迅猛发展,越来越多的学生和家长选择借助AI进行学习和教育规划。AI不仅能够快速提供答案,还能在几分钟内完成复杂的解析,极大地提高了学习效率。然而,在享受便利的同时,我们也必须警惕AI可能带来的误导。

最近,西南大学大三学生董力分享了他的经历:“我经常将数学题拍照发送给DeepSeek,它不仅给出了准确的答案,还提供了详细的解析。”东北师范大学大一新生孙笑笑则表示,她利用DeepSeek的帮助,深入研究了自己感兴趣的冷门历史人物。AI的应用不仅限于大学生,许多家长也开始尝试用AI辅助孩子的学习。例如,四年级学生晨晨的母亲芸女士最近开始用豆包帮助孩子学习英语,孩子遇到不懂的单词可以直接询问AI,极大地方便了学习过程。

AI带来的便利

AI为学习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便捷。对于上海大学研究生三年级的黄静来说,AI的最大优点在于随时随地都可以提问,不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。她提到:“提问的时间更短,但收获的知识质量更高。”AI的即时性和高效性使得学习变得更加灵活,学生们可以充分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学习。对于那些害怕打扰老师或者不好意思提问的同学来说,AI无疑是一个理想的解决方案。

“AI幻觉”现象

尽管AI在教育领域表现出色,但其带来的“AI幻觉”现象也不容忽视。所谓“AI幻觉”,指的是AI可能会生成虚假的信息或误导性的内容。大二学生李文发现自己逐渐对AI产生了依赖:“有时候我懒得找书,直接问AI。”这种依赖可能导致学生在面对不确定信息时,盲目信任AI,而忽略了独立思考的重要性。

孙笑笑也曾遇到过类似的情况。她在研究明代中期某位历史人物时,AI建议她参加某大学的明史研究座谈会,但实际上这个座谈会并不存在。类似这样的虚假信息可能会给学生带来误导,影响他们的判断。此外,网友伯润指出,他曾故意问AI一个偏门问题,AI在被多次纠正后才承认自己编造了答案。这表明,即使面对质疑,AI也可能坚持错误信息。

如何正确使用AI

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认为,关键在于如何用好AI,而不仅仅是掌握技术。他强调,学生需要培养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,学会辨别AI生成的内容,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性使用。对于大学生而言,重要的是培养创新思维,能够识别AI生成的文本,并根据自己的思考进行创新。对于中小学生,重点则是利用AI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个性兴趣。

复旦大学社会学教授顾晓鸣也表示,AI在进化过程中会出现各种情况,包括“幻觉”问题。因此,用户在使用AI时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,具备批判性思维,确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保持独立性和能动性。

你是否习惯在学习过程中使用AI呢?你遇到过AI提供的误导性信息吗?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看法。

© 版权声明

相关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