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I与工业机器人融合:现状与挑战

AI资讯2个月前发布 WriteRanger
7.6K 0

目前,工业生产对精准度的要求极高,而“AI+工业机器人”的应用仍然处于探索的初级阶段。据上海发那科机器人有限公司市场部副部长张海峰在“智汇闵行”制造业智能制造沙龙活动上的分享,AI技术虽然已经开始在某些特定领域如视觉识别中与工业机器人结合,但要实现大规模应用,预计还需要三到五年的探索和发展。

尽管“机器人造机器人”的场景已逐渐成为现实,例如在发那科上海智能制造体验中心,可以看到各种形态和功能的工业机器人忙碌工作,包括倒酒、制作咖啡、装配新能源汽车等任务,但这些应用大多停留在单点结合阶段。

AI技术在工业机器人领域的应用现状

张海峰指出,工业机器人的发展经历了执行阶段、移动功能延伸阶段、感知阶段和自主决策阶段。感知阶段又细分为触觉感知和视觉感知,前者帮助机器人确定物体位置以决定是否抓取,后者则确保机器人能够“看到”周围环境。在感知和抓取之后,机器人需要具备自主决策的能力,这正是AI技术可以发挥重要作用的地方。

AI技术面临的挑战

然而,AI技术在工业机器人领域的应用面临诸多挑战。企业对良品率的要求极高,现有的AI技术在某些关键任务上的判断可能会出现失误,从而影响产品质量。例如,拧螺丝这一简单操作,如何让机器人通过AI技术识别并正确执行,仍然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。现阶段,AI技术主要用于视觉识别等单一应用场景。

未来展望与应用前景

尽管如此,从长远来看,AI与机器人的结合将在多个维度展现巨大潜力。邢梁立博,Robotics星猿哲的首席商务官兼联合创始人,认为人工智能在检测类工作中的应用尤为突出。然而,AI技术的准确性尚未达到工业生产的苛刻标准,只能接近95%,而工业生产要求的是100%的精确度。

市场渗透率及技术迭代

当前,机器人的市场渗透率较低,全球保有量大约在百万台级别。许多应用场景的复杂性限制了机器人技术的广泛应用。未来,随着技术的快速迭代,机器人将更广泛地应用于各个领域,特别是在服务场景中,协作机械臂的AI应用将更为普遍。

政策支持与行业交流

为了提升企业对智能化政策的理解,闵行区组织了多次政策宣贯会和沙龙活动,其中“智汇闵行”制造业系列沙龙活动已成为企业间学习和交流的重要平台,促进了智能制造技术的推广与发展。

© 版权声明

相关文章

暂无评论

none
暂无评论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