随着2024年的到来,国内多个大型人工智能模型已经开始与实体产业深度融合,加速多场景落地。《政府工作报告》明确提出,持续推进“人工智能+”行动,将数字技术与制造优势、市场优势更好地结合,支持大模型的广泛应用,大力发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、人工智能手机和电脑、智能机器人等新一代智能终端以及智能制造装备。这是首次将“支持大模型广泛应用”写入《政府工作报告》,为人工智能产业注入了强大的动力。
政策支持与产业生态
《政府工作报告》起草组成员、国务院研究室副主任陈昌盛在国新办举行的吹风会上表示,今年《政府工作报告》提出持续推进“人工智能+”行动,旨在抓住人工智能技术突破的机遇,使我国的数字技术与制造优势、市场规模优势充分结合,推动人工智能大模型的广泛应用,助力各行各业实现智能化转型。陈昌盛提到,DeepSeek在全球范围内的成功,宇树机器人在春晚的表现,以及可灵(视频大模型)在国际上的高度评价,这些应用的加速落地让人们对人工智能的未来发展充满信心。
应用场景的广泛拓展
当前,我国已出台一系列政策支持和规范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,各地纷纷构建人工智能产业生态。在丰富的应用场景中,中国人工智能领域的快速发展吸引了国际资本市场的关注,尤其是对中国资产的重新评估呈现出积极态势。工业、农业、服务业都在积极探索大模型的应用,让人工智能真正赋能产业转型升级,催生新的生产力。
视频生成技术的突破
近年来,多个国产视频生成大模型相继上线,受到广泛关注。视频生成技术在人工智能领域的重要性日益凸显,并且正在迅速进步,未来可能对影视制作、广告设计等多个领域产生深远影响。在影视制作方面,视频大模型可以帮助编剧生成剧本构思、对话及情节发展,提高创作效率。同时,自动化剪辑和特效制作等技术的应用,将大幅降低制作成本,缩短制作周期。去年底,可灵AI联合多位知名导演首映了一系列由AI生成的电影短片,获得了导演们的一致好评。
终端应用与消费体验
“人工智能+”正在推动智能汽车、智能家电等新一代智能终端的快速发展。作为“人工智能+”在实体经济中的典型应用,自动驾驶技术正在带动汽车产业的转型升级。未来,人工智能大模型与手机、电脑、汽车、机器人等终端产品的融合,将大幅提升消费体验,创造新的千亿级乃至万亿级产业,释放巨大的市场需求。
场景拓展与市场潜力
我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单体应用场景和用户规模,今年势必将开展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的大规模应用示范行动。DeepSeek已在多家医院完成本地化部署,部分地区政务系统也陆续接入AI技术;春节期间,杭州电视台综合频道《杭州新闻联播》一直由“AI主播”代班;可灵AI不久前还推出了全球首部AI单元剧集《新世界加载中》的先导片。这些新尝试表明,从生产端到消费侧,从制造业到服务业,大模型的新应用层出不穷,市场规模正在持续扩大,市场潜力巨大。
未来展望与市场前景
据艾瑞咨询研究院预测,到2028年,中国人工智能产业的规模有望达到8110亿元,人工智能和机器人等新兴产业将释放出巨大的市场潜力和发展空间。业内人士指出,站在“支持大模型广泛应用”的风口上,产业链中的各个企业应挖掘大模型在各自领域的潜力,实现在“人工智能+”领域的创新与发展,推动生产经营提质增效和降本降耗,孕育更高质量的经济形态。
© 版权声明
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,未经允许请勿转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