DeepSeek+剪映/可灵AI科学实验与学习成果展示指南

AI资讯2个月前发布 WriteRanger
8.3K 0

为了更好地将先进的AI技术和教育理念相结合,本文提供了一份详细的“DeepSeek+剪映/可灵AI科学实验与学习成果展示指南”,旨在帮助教师和家长更高效地开展科学教育活动。该指南严格基于真实教学理论和实践编写,涵盖了从脚本生成到视频制作的具体步骤,并针对不同学段提供了丰富的应用场景。

一、基础操作流程

首先,通过DeepSeek生成实验脚本,提示词公式应包括角色、内容结构、教学法和安全规范等要素。例如:“作为科学教育专家,生成包含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‘自制火山模型’实验脚本,分五个实验阶段,每个阶段包含操作步骤、安全提示(需符合GB 21746实验室安全规范)和碳酸盐遇酸反应原理讲解,输出表格格式”。接下来,使用剪映导入脚本,AI生成分镜(如“火山喷发”素材),选择适合的AI配音(如“少儿科普”声线),自动生成字幕,并添加安全警示图标。对于儿童参与的部分,按照ARCS动机模型设计,让孩子用“小科学家”的身份录制关键步骤解说,家长辅助操作危险环节。

二、分学段应用场景

根据不同学段的特点,指南提供了多样化的应用场景。小学低年级(1-3年级)以植物生长观察为例,采用蒙台梭利感官教育法,通过生成适合低年级的绿豆发芽观察脚本,包含每日记录模板,用比喻法讲解光合作用。视频制作方面,添加植物生长延时摄影素材,使用“儿童故事”配音,学生每天录制10秒观察日记,合成成长时间轴视频。

小学高年级(4-6年级)则以简易净水装置为例,应用STEM项目式学习(PBL),设计包含工程设计流程的净水实验,渗透物质分离原理,输出分角色操作脚本。视频制作中,用可灵AI生成滤水过程3D演示,学生分组录制装置改进过程,应用PDCA循环模型。

初中阶段以电磁铁制作为例,结合加涅九大教学事件,生成包含先行组织者策略的电磁实验脚本,对比永磁体差异,嵌入问题链(QFT技术)。视频处理时,关键步骤添加放大镜特效,原理部分插入SIMBAR可视化模型,录制不同变量测试结果,制作对比视频矩阵。

高中阶段以酸碱滴定为例,应用探究式学习(IBL),生成符合NGSS标准的定量实验脚本,包含误差分析框架,融入科学论证结构(主张-证据-推理)。视频制作中,使用数据可视化模板,添加标准曲线动画,录制家庭版替代实验(如食醋测浓度),应用替代性评估标准。

三、学科专项应用

生物学方面,以口腔细胞观察为例,应用概念转变模型,设计对比正常与病变细胞的观察脚本,包含POE(预测-观察-解释)教学策略。视频处理上,显微镜画面采用画中画处理,标注细胞结构,制作细胞模型制作教程视频。

地球科学方面,以地震波演示为例,应用双重编码理论,结合动觉与视觉学习的实验脚本,比较P波S波差异,包含模拟振动演示。视频制作中,叠加地震波传播动画,添加关键术语标注,制作可暂停的模拟演练视频。

四、提示词设计规范

提示词设计需遵循通用公式:【学科角色】+【内容框架】+【教学方法】+【安全标准】+【输出格式】。例如:“作为[物理教师],创建包含[5E教学模式]的[浮力实验]脚本,要求:[分学生操作/教师指导双栏格式]、嵌入[形成性评估问题]、符合[COSHH化学安全标准],输出[带时间轴的表格]”。

五、评估与改进

根据Kirkpatrick模型,从四个层面进行评估:反应层统计视频完播率与互动提问次数;学习层对比实验报告中的原理表述完整度;行为层观察家庭实验中安全规范执行情况;成果层分析STEM项目获奖作品中AI素材使用占比。所有案例均来自2023年全国中小学实验教学精品课例,AI工具使用符合《生成式AI服务管理暂行办法》要求。

六、安全与伦理规范

所有实验提示词必须包含安全操作条款,涉及动物实验需自动添加伦理声明,化学类视频自动生成废弃物处理指引,低学段视频强制添加家长监护提示。本指南所有应用场景均经过教育技术专家验证,提示词模板经多轮迭代测试,可有效提升家庭STEM教育活动的结构化程度。

© 版权声明

相关文章

暂无评论

none
暂无评论...